- family556
- Apr 11
- 4 min read
學測過後的真正挑戰:全英文面試,你準備好了嗎?
學測成績公布後,對許多學生與家長來說,總算暫時鬆了一口氣。但很快地,更多人開始焦慮:「進入第二階段的全英文面試,孩子能應付得來嗎?」
事實上,第一階段過關只是門票,第二階段的全英文面試,才是真正決定是否能錄取的關鍵。

根據我們多年來陪伴台灣學生準備全英面試的經驗,我們發現學生在這個階段,常常會面臨以下幾個痛點:
當考官皺起眉頭時...你可能犯了這些致命錯誤
1. 語言表達障礙(不是不會,而是不敢說)
不少學生其實具備基本英文理解力,但在壓力下,無法順利組織語言,導致回答斷斷續續,缺乏條理。
詞彙不足:尤其是缺乏專業英文術語(如 algorithm, circuitry, system design)。
說話卡卡:即使知道內容,但臨場表達不順,無法清楚組織句子。
語速緊張:講話太快或太慢,無法掌握節奏。
中式英語口音:讓面試官需要反覆理解,影響溝通流暢度。
2. 無法邏輯清楚地表達思路與專業背景
他們知道自己想說什麼,但礙於單字量、語法不熟練,難以表達得自然流暢。
講不出解題思路:面試常問「請舉一個你解決技術問題的例子」,學生容易跳過邏輯步驟,只說結果。
沒條理地介紹自己:缺乏結構(背景-興趣-動機-未來),講完後教授還是不太了解這個人。
無法解釋自己的專題/研究:講得太淺或太混亂,無法展現技術深度與獨立思考。
3. 臨場應變能力弱,Q&A 階段表現失常
就算平常表現不錯,一進入正式面試場域,看到面試官、聽到一連串英文問題,緊張情緒馬上影響語言輸出。
聽不懂教授問題:尤其當對方有口音或問法比較抽象(如 Why this major? How do you solve problems in a team?)。
被問倒後完全愣住:沒有策略化地應對突發問題,錯失救援機會。
一緊張就語塞:明明練過,但面試當下因焦慮而講不出來。
4. 缺乏展現「動機」與「個人特質」的技巧
學生習慣背誦答案、套用模板,導致內容無法打動人心,沒有個人特色。
動機講得太空泛:常說「我對工程很有興趣」,但沒有實際例子來佐證。
沒有區別化亮點:回答內容過於普通,無法讓教授記住你。
過度背稿、缺乏真誠感:一聽就知道是模板式回答,無法建立真實連結。
5. 不了解面試官想聽什麼
即使語言表達還可以,但在內容上無法進一步延伸,例如回答夢想、目標、價值觀時,說法空泛、無細節,無法說服考官。
答題角度錯誤:以為是英文口試,其實面試官更想知道的是:
學術潛力
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
英語溝通力與團隊協作能力
不知道如何結合過去經驗與未來目標:讓人覺得「這個學生好像沒想清楚為什麼要來念這個系」。

「Can you give me a specific example?」─ 學生最怕的追問
這一句簡單的追問,幾乎是所有全英文面試中最常出現的考題之一。
但也是最多學生當場卡住的地方。
想像一下,當學生信心滿滿地回答完問題後,考官突然再問一句:
👉 "Can you give me a specific example?"
這時候如果腦中沒有準備、語言不夠靈活,很容易就讓本來表現得不錯的面試,瞬間走下坡。
幫助學生突破全英面試的黃金法則
我們知道,英文面試的準備絕對不是只是背幾句模板回答這麼簡單。學生需要的是全方位、量身打造的訓練,將幫助自己在語言、內容與心理層面都能真正到位。
全英面試得高分的5個秘密:
✅ 1. 真實全英面試模擬訓練
透過專業老師模擬真實情境,讓學生習慣面試語速、題型、臨場感,降低緊張感。
✅ 2. 建立個人故事庫,打造個人特色
挖掘自己的經驗、興趣、成長故事,不再只會用「大家都會講的話」回答,而是說出獨一無二的自己。
✅ 3. 語言與心理並進訓練
英文練習不只是說話練習,更要結合臨場應對與自信建立。許多學生原本抗拒開口,到後來能流利分享,正是因為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。
✅ 4. 提升回答的邏輯與深度
學生不只是要「講出來」,更重要的是怎麼想問題、怎麼延伸、怎麼引導考官進入自己的故事。這就是讓學生「被記住」的關鍵。
✅ 5. 串連經歷與目標,塑造完整敘事力
面試不只是Q&A的過程,而是展現思維與格局的時刻。建議訓練將過去經驗、當下動機與未來目標,完整整合成清晰的個人敘事。

全英面試終極勝出關鍵:考官認證的『個人故事化表達』訓練體系
全英文面試,考的不只是語言能力,更是學生的表達能力、思維邏輯與內在故事的深度。
如果你也正在為孩子的英文面試煩惱,讓EBS 美樂陪你走過這最後關鍵的一哩路,讓孩子從容面對挑戰,用英文說出屬於自己的精彩。
📩 想了解更多全英面試訓練課程資訊,歡迎加入官方LINE,與我們聯絡,讓孩子從「會說」變成「說得出、說得好、說得讓人記得住」!
Comentários